农业虫情测报系统:精准识别害虫种类与数量,实现靶向防治
型号:TW-CQ3,物联网一体化设备,天蔚环境支持定制服务】农业虫情测报系统以物联网为基础,集成高清摄像头、AI图像识别算法、红外感应装置及无线传输模块。系统通过智能诱捕装置吸引害虫,利用高精度摄像头采集虫体特征数据,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害虫种类与数量的精准识别,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。
一、害虫种类与数量精准识别
1.多维度特征提取:系统通过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害虫体长、体宽、颜色、纹理等形态学特征,同时分析飞行轨迹、活动频率等行为学参数。双光谱摄像头可同步捕捉害虫在可见光与红外波段的影像,提升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。
2.深度学习分类模型:基于百万级害虫图像数据库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(CNN),可识别蚜虫、黏虫、棉铃虫等100余种农业害虫。模型对鳞翅目害虫的识别准确率达98.7%,鞘翅目害虫识别率达96.3%,支持跨区域、跨季节的害虫种类迁移分析。
二、靶向防治策略生成
1.动态阈值预警机制: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阶段、历史虫情数据及气象条件,动态设定害虫密度预警阈值。当监测到害虫数量突破阈值时,自动触发三级预警(蓝、黄、红),并推荐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方案。
2.防治资源优化配置:结合GIS地图与农田物联网数据,系统可计算最优防治路径,指导无人机精准施药。数据显示,应用该系统的农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2%,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5%,防治效率提高40%。
三、技术优势与生态效益
1.非接触式监测技术:采用红外诱捕与负压吸虫装置,避免对害虫的自然行为产生干扰。太阳能供电系统与低功耗设计,保障设备在-30℃至50℃环境下连续工作30天以上,降低运维成本。
2.生态友好型防治模式:系统通过释放害虫天敌信息素、设置性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手段,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、水源的污染。天敌昆虫存活率提升27%,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。